團包河區委書記彭輝最近有點忙,剛剛在辦公室送走了包公街道辦事處的副主任,常青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的電話又追了過來。
  就在最近的兩個月里,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下屬的煙墩街道、蕪湖路街道、望湖街道、濱湖世紀社區等紛紛向團區委“求助”,他們的目的基本一致:“要人”——希望團區委能出面協調高校志願者團隊、非公企業志願者團隊進駐社區;把一些青年社會組織引進過來,切實服務社區居民。
  “過去,共青團為了搞活動,經常找政府部門要資源,現在政府部門向團組織‘借’資源,這種局面的轉變歸因於區域化團建的推進。”在彭輝看來,街道區域化團建是一個強有力的工作平臺,使得“單打獨鬥”的團委延伸了工作手臂,有了更多雙“手”來服務青少年。
  “街道區域化團建有力地整合了社區的各種資源,加強了青少年服務綜合平臺的建設,與此同時,擴大了基層團組織影響力和覆蓋面,推進了非公企業和新社會組織團建工作。”團合肥市委書記吳婭娟表示,有了區域化團建這個抓手,可以凝聚、引導全市更多的社會組織和青年志願者參與到社會治理創新中來,由此促進各級團組織在新時期實現職能轉變,更好地服務黨政中心工作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發揮樞紐作用,建設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
  今年5月,包河區政府從去年設立的800萬元“社區發展公益金”中拿出500萬元啟動公益創投活動,旨在培育發展具有創新性的優秀公益服務組織,有效滿足和解決社會公共服務需求問題。
  為此,通過區域化團建的手段,團包河區委與轄區內的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進行“共建”。作為一家專門為殘疾兒童、青年及其家庭提供專業服務和支持的民間公益機構,該協會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難,團包河區委將其作為服務對象,為其牽線搭橋,整合公益資源,並引導其參與社區服務,承接政府公益創投項目。不久前,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該協會終於解決了場地的問題。
  同樣,在團包河區委的支持下,合肥濱湖惠園社區也搭建起服務青少年的公益平臺。現在每天下午,社區“三點半課堂”準時開門,迎來放學歸來的孩子。通過與轄區多所高校“共建”的形式,團包河區委組織來自合肥學院、合肥師範學院等高校的志願者定期在此值班,他們為貧困家庭的孩子免費提供課業輔導、心理咨詢、困難救助等項目,帶著孩子一道開展文體活動,提升文明素養。
  為了建立志願服務的長效機制,團包河區委推出“1+X”模式,它包含兩層意思:“1個街道+多家轄區單位”;“1名社工+多名志願者”。通過社工指導義工、義工輔助社工的方式,實現“雙工互動”,有效地解決社區服務人手不足的問題。
  “以前想到轄區里的省直單位,或者上市公司,總覺得他們是‘高大上’,從未沒想過與他們合作。”一名街道團幹部向記者道出了心聲:“這樣一來,自己被自己框死了,每次搞活動就指望幾個直接‘聯繫點’,力量太單薄。”
  “團組織就是要發揮自己的樞紐作用,整合各種資源,才能有為有位。”據彭輝介紹,從抓共青團組織格局創新以來,包河區各級團組織紛紛與駐區省市機關、高校、國有企事業單位、非公企業、兩新組織、青年社會組織等各種類型的單位合作共建。為了推進區域化團建,在此基礎上,又確立了共建理事會制度、輪值主席制度、聯席會議制度,讓共建理事單位不僅僅成為青年活動的參與者,更讓其成為組織者。
  目前,該區共建立區域化團建組織8個,建立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15個,聯繫青年社會組織19個,配備青少年社工或核心志願者10人,開展活動55次,參與區域化團建活動的共建理事單位青年2207人。
  為社會治理創新註入新活力
  陶廣闊是合肥市廬陽區三孝口街道的團工委書記,這些年基層的工作經歷讓他意識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政府對社區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大。“現在活動經費有保障,社區辦公場地本身就不愁,加上不少社區主動騰出辦公用地,為居民提供活動場地,此外,相關服務的配套設施也都比較完備,但是最大的問題是,缺少專業的人員來提供專業的服務。”
  陶廣闊發現,不少社區設有殘疾人康體中心,供殘疾人進行康復訓練,不過引進來的專業醫療設備卻成了擺設,社區工作人員感到一籌莫展,“沒有醫療人員的指導,誰敢讓他們使用機器?”
  此外,社區建立了信息化的“消防體驗室”,希望以此給中小學生普及消費知識,但是“這些電子設備,社區沒人會操作,更不敢讓孩子們來擺弄”。
  “有了區域化團建這個平臺,‘請人’就不是難事了。”小陶所在的街道是合肥城區的“黃金地段”,轄區駐有多家省直家機關、事業單位。在街道大團工委的基礎上,建立了由團省委、省教育廳、利安人壽團總支等18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非公團組織組成的青年工作共建委員會。以深化志願服務工作為切入點,不斷加強特色化團建品牌建設,豐富活動載體。
  現在,街道團工委找到了共建單位合肥市針灸醫院,讓其在共建委員會輪值期間,組織具有專業背景的志願者到龍橋社區殘疾人康體中心和龔灣社區殘疾人“陽光e站”開展專業化的康復指導,確保區域內殘疾人進行科學的康復訓練。
  街道團工委還向共建委員會成員單位合肥市公安局求助,通過資源整合,邀請合肥市消防支隊的戰士,定期到社區“消防體驗室”,開展志願服務,為居民培訓消防器材的使用。
  在陶廣闊看來,區域化團建激活了街道團工委的樞紐作用,盤活了轄區駐地單位的優質資源,為政府部門解決了社區發展過程中的遺留問題,為社會治理創新註入了新的活力。
  先活動,再服務,再覆蓋
  包公園是合肥的4A級風景區,是這座城市對外形象宣傳的窗口。這幾天,細心的游客發現,公園入口處了多了一間“愛心小屋”。這是全省首個志願服務站,裡面陳列有地圖、急救包、雨傘等便民設施。從引導、倒水,再到幫游客應急處理傷口,志願者提供全方位的貼心服務。
  據瞭解,志願者來自包公園管理處、安徽萬達環球國際旅行社、合肥工業大學等轄區“共建”單位。儘管安徽萬達環球國際旅行社沒有建立團組織,但是志願者的積極性和服務能力並不遜色。也許是因為旅游專業的背景,很多青年員工對“愛心小屋”的志願服務備感興趣,並且還提出了很多專業的建議。
  通過近一個月的志願活動,該旅行社的青年員工對共青團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瞭解,他們自發地產生了籌建團組織的願望。
  “先活動,再服務,再覆蓋,區域化團建給我們指出了一條新的思路。”在彭輝看來,過去有時是通過外部指令,要求非公企業建立團組織,而現在,通過區域化團建的平臺,帶著非公企業一起搞活動,讓他們自發地產生建立團組織的願望。
  同樣,讓陶廣闊也感到欣慰的是,轄區內的利安人壽安徽分公司最近也主動找到團工委,要求成立共青團組織。“原來,公司員工參與了團廬陽區委舉辦的‘雙十一’樓宇相親會,感受到了團組織的活力和由此帶來的歸屬感。”  (原標題:合肥團組織:從向政府“要”資源到被政府“借”資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43mjwlc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